洪蘭,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、大學教授。這十年來,她除了做實驗、教書,還翻譯了三十餘本大腦科學相關著作;她寫的專欄,從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談教育、社會與人生,往往直指問題核心,痛陳台灣社會裡扭曲、過時的價值觀。也因為她筆下總是帶有極大的同情與同理,她的文章常常感動有心人,讓網友們踴躍轉寄、學校老師們主動影印傳閱。她的專欄和書序結集,就出了八本書。她像是個閱讀的傳教士,只要有學校邀請,大小不拒、遠近不拘,只要願意專心聽,她都會準備豐富的素材,熱情的分享。她把演講、寫稿的所得,買書寄送給偏遠小學和有需要的個人。她每年寒暑假,就帶著全家大小、親朋好友或學生,上山到部落裡的小學做志願服務,帶著大包的書和大包的糖,上山教孩子數學英文。她的志工足跡和演講一樣「全省走透透」。



有人會覺得說腦越大人也就隨之更加聰明,這是不正確的,聰明與否與腦的大小並沒有關聯,而是與我們腦部中各反應神經的緊密或是疏散有關係,神經的網絡越密集時,腦部的反應自然也就越快,像是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活化腦神經的活動。

我們的大腦是有限資源,一心二用對於學習來說並不好,而且在有限之中,孩子不可能什麼都好,什麼都行;此外最好是主動學習才有用,動機決定學習成效。

我們除了去培養小孩子的學習能力之外,更重要的,我們必須教導他們待人處世的道理。洪蘭教授發現,有些來應徵工作的人,雖然有好的履歷,錄用之後漸漸發現,他們無法跟其他同事好好相處。有些人可能家庭環境非常富裕,凡事由菲佣代為處理,甚至代為管教,小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,容易養成很多壞習慣。壞習慣一旦養成了之後,要重新改正他的壞習慣,就有如樹歪了,要把它扶正,但太過用力會把樹折斷,不夠用力,樹還是歪的。小孩子一旦長大了,花在改正壞習慣的時間,要比在小的時候改正時,多花好幾十倍的力氣。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小時候看到小孩子的壞習慣,就必須立即引導改正。

家長也需注意,要順著小孩子的興趣去發展,不要硬強迫小孩子順從父母指定的路去走。不然等到小孩子老了,他們會去思考,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,此生都白過了,到老了才來後悔已經為時已晚,情況更嚴重的,可能就是導致憂鬱症了。所以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否則孩子以後一定會後悔。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莫札特的才能,再加上後天環境的培養,後天環境加上先天才能的交互作用,就一定會有莫札特的成就。如果天生有莫札特的才能,但沒有那個環境可以培養他,父母也不必擔心,小孩自會找出自己的路,只是會多花許多時間而已。最怕是天生就不是莫札特的料,卻硬要逼孩子成為莫札特。父母必須了解,人生有很多條路可以走,生活也不只是為了溫飽而已。

閱讀可以幫助思考,而思考一旦開啟了,要得到結論,神經迴路才會停止運作,所以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活化神經迴路,防止大腦退化。而另一方面,閱讀可以吸取作者的經驗來學習,並和自己所學的知識產生連結,藉以培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文字口語表達能力,還可以透過不同作者的眼睛來看世界,如此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創造力,甚至可以習得同理心,感受到別人的痛苦,不僅學到知識,也可以學到常識。








邱吉爾、畢卡索和愛因斯坦等名人都有閱讀障礙,現代的李光耀、湯姆克魯斯也都是,他們要閱讀文字比正常人困難許多,然而憑藉著不凡的毅力及努力,仍有了不起的成就。許多閱讀障礙者的聽覺記憶力比一般人強,李光耀的演講稿請女兒念兩次給他聽,他就能背起來了,靠著極具感染力的演講,他成為了新加坡總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