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形似龍,澗水如雲
 龍澗位於花蓮縣秀林鄉,木瓜溪上游,為能高道東段最大據點。能高道是指南投霧社至花蓮之間的越嶺古道,最早是由泰雅族賽德克亞族盧山部落的巴雷巴奧群開發,他們自西部廬山山區東遷至銅門。日治時代,日本人為加強對原住民統治,派警察隊修築這條「理蕃道路」,路成後稱為「能高越嶺道」。
 龍澗因地處這越嶺道的東段,四周澗谷峽闊,翠巒聳崎,明媚幽靜的風光,堪稱花蓮最後的桃花源。民國四十年,台灣電力公司架設東西輸電線,修築龍澗發電廠,並拓寬銅門至龍澗路段,才使得遊客有機會一窺其姿容。

銅門 能高東段起點
 欲尋訪龍澗這處絕美之境,可由花蓮循九號省道南行,經仁壽橋右轉,不久,即來到能高道起點│銅門。銅門原名「木克木克」,泰雅族語即樹多的意思。因此地產銅,故以「銅門」稱之,早期又曾出產番刀而聞名。車過銅門不久,遇清水橋,橋下便是號稱東部最澄淨的溪流「清水溪」。清水溪乃木瓜溪支流,河床布滿白皙的大理岩石,溪水清澈翠綠、碧波灩瀲,往上溯更是奇景綿延不絕,是溯溪者心中的頂級路線。

龍澗電廠 遠東落差之最
 由清水橋迂迴前行,腳下木瓜溪溪流滔滔;行約十二公里路,終於柳暗花明來到龍澗。龍澗位奇萊山麓,是能高道最大的據點,由於地勢高,終年雲霧瀰漫,山勢雖雄偉,由朦朧中瞧來,卻也倍顯柔和嫵媚。
 龍澗發電廠早在日治時代就已存在了,它有著一連串鬼斧神工的發電系統,自上方的龍溪電廠匯集了木瓜溪上游的溪水,導入地下水道,入電廠的發電機;發過電的水引進地下水道,進入龍澗電廠,由龍溪電廠至龍澗電廠整整落差八百五十五公尺,成為遠東之最。

小貫溫泉 東亞最大湧泉
 進入龍澗電廠,車行約一公里抵龍鳳壩,壩頂上方即是龍鳳大峽谷。
 這首度曝光的龍鳳大峽谷,峭立雄峻的大理石岩層綿延直立溪谷,兩頭的瀑布奔騰澎湃直瀉峽谷,水聲轟然撼人心弦,水煙瀰漫氣勢磅礡,媲美世界級的景觀。
 出電廠循原來公路續行,在五百公尺處的小徑下至溪谷,這時,就來到傳說中的「古溫泉」。
 古溫泉又名小貫溫泉,這處溫泉約在日治時代,由電廠工作的人員發現的,據日本人所做的調查,湧泉量不僅全台最大,更是東亞之冠。
 溫泉露頭恰分為峽谷兩岸,右側湧泉量相當大,為碳酸泉,帶有濃厚的硫磺味,溫泉泉溫不高,清澈透明,汩汩泉水不斷注入木瓜溪。規模這麼大的一個溫泉卻因為位處電廠重地而一直沒有被公開,遊客更因電廠的把關而無緣與它親近。

天長大斷崖 隧道做終點
 從龍澗往奇萊方向前進,行約十二公里,可遇一叉路,右轉可通往龍溪電廠,續行則過叉路不久,即是眺望天長斷崖的絕佳地點。由此處所見之斷崖,氣勢是壯觀磅礡,只見崖峰隱沒白雲間,縹緲且神秘;崖下又深淵絕壑,氣勢懾人,直令人讚嘆不絕。 續行約七點五公里,一道幽長深遠的天長隧道已在眼前迎接。天長隧道由天長斷崖下方貫穿開鑿,長一點三公里,於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貫通。隧道內十分狹窄,兩側是凹凸的山石,迂於其中,前方一片幽暗寧謐,彷彿是永無盡頭的黑洞,是條充滿原始氣息的隧道。因受地震影響,天長隧道至奇萊路段,因多處坍方,且路況差,遊客可在此打道回府,劃下能高道之旅的句點。

以上文字引用自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1/new/sep/22/life/travel-1.htm

另可參考: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wang594&article_id=3873344
http://bloguide.ettoday.com/hualien2005/textview.php?file=0000014333

中午我們在這裡磐石保線所煮午餐,用完餐後折返。


下圖為龍溪發電廠:


更多照片在部落格相簿裡,請見960127龍澗發電廠…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