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化蛹失敗的樺斑蝶並沒有放棄對生命的堅持,我把牠放在陽光下、沒有螞蟻的地方,讓牠安全的把翅膀曬乾,但是我們終究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牠的翅膀仍是萎縮著的,並沒有完全伸展開來……成長的期間一直沒有斷過糧,從頭到尾馬利筋的供應都沒有缺過,我也想不出為什麼牠的另一個兄弟平安無事的離開了,牠卻沒能順利長大。

拖了好幾個小時,見牠還有生命力,興起了想養牠的念頭,用小碟子泡了些蜂蜜水給牠,再把牠放在碟子邊緣,只見牠伸出吸管在蜂蜜水裡晃了晃,似乎很滿足的樣子,只是想幫牠補充些體力,如果可以熬過今天不死,或許用人工的方式可以養著牠幾天。

不過,到了下午牠終究是死了,來不及見證這個美麗的世界。



過了兩天這一盆馬利筋被下了三十幾顆蛋,是同一隻樺斑蝶媽媽生的,初生的蛋只有一兩公釐大,最後會長成體長三、四公分的終齡蟲,然後變成美麗的樺斑蝶,繼續交配、生更多的蛋,生命的循環向來如此,有死,就有生,也許是知道野外存活的生險高,天敵多,小寶寶們不一定都能順利長大,蝴蝶媽媽們採用的是蝶海戰術,生下大量的卵,來確保最後能順利傳宗接代,只不過,我覺得這盆馬利筋根本養不活那麼多隻蟲蟲到化蛹,蝴蝶媽媽缺乏家庭計畫的觀念,最終可能所有的小寶寶都吃不飽,都無法撐到化蛹,那不就白費心機了嗎?

如果只下十顆蛋,或者最多十五顆,馬利筋是足夠供應到大家都化蛹的,如果我不幫牠淘汰一些蛋,到最後恐怕全都得斷糧,這點我很清楚,以前就碰過一次這樣的情況,剛開始很興奮可以一次觀察到這麼多蟲蟲,到最後看到牠們四散奔逃尋找糧食的慘狀,反而連一隻都沒養活,只好全部拿去慈濟小學蝴蝶園的馬利筋叢裡放生,看來不管是「少子化」或「多子化」,人口控制的議題還真是所有物種都要面對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