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這張是彥安畫的「採金針」,花蓮有兩座著名的金針山,分別是六十石山和赤科山,每到暑假金針花開的季節,放眼望去,整座山開滿了黃澄澄的花朵,將山頭點綴得詩意盎然。

前幾年曾和攝影學會的同好上山拍照,天不亮就從花蓮開車出發,趕在陽光最耀眼的時候到達,拍照是要運氣的,有時奔波了半天,到了山上才發現天候不佳,雲相不上鏡,連一張底片都沒按就又回來了,只賺到滿身的疲憊;運氣好時遇到滿天細白美麗的卷雲,藍得徹底的天空,配上綠草如茵的山坡和金黃色的花朵,底片就像不用錢似的隨便按……現在用數位相機了,沒有底片的花費,也不必到沖印店看相片,按下快門之後就可以馬上看作品,好像失去了一點感覺,以前一捲底片36張,拍之前會想想光圈快門,檢查構圖和曝光補償,送洗時有期待,取件時有時得意有時失望,現在這種感覺全沒了,一張記憶可以拍上一千多張照片,每一張都是千萬像素,但是,好作品有變多嗎?

少了拍攝前細細斟酌的思量,即使數位相機再怎麼聰明,仍然無法滿足挑剔的行家,怎樣才能拍出「想要的感覺」呢?當然首先心裡得有感覺,有感動才行。

彥安的作品讓我想起了以前拍照的辛苦,也體會到種花人的辛酸,原來,當我們上山去看到盛開的金針花時,那些花都是花農特地留給「遊客」欣賞的。金針花有『一日美人』之稱,盛開到淍謝只有一天的時間,一開花之後就沒有經濟價值了,只有吸引觀光客的價值,花農要採收的,是綻放之前的花苞,摘下後還需要不少的處理步驟,才會變成一般市面上看到的金針乾。在盛開期,往往需僱用許多工人加緊採摘——如果今天沒摘完,明早一開花就沒用了,有一次在山上遇到幾位小朋友在打工幫忙採,摘一公斤好像是八元的樣子,一個暑假下來應可以賺到新學期的註冊費和午餐費吧!只是看到金針不再浪漫,而只剩下腰酸背痛。

畫中採金針人的雙手畫得極誇張,也讓畫面的趣味焦點聚集在中央的那一朵金針花上,如果用相機來拍,需要的是一顆廣角鏡頭,靠近主題讓花朵變大,把人物拉遠,就能得到類似的效果了。
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jackyc2003 的頭像
jackyc2003

阿輝老師的部落格

jackyc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